柯友生代表在2023年湄公论坛“能源部门低碳转型发展”分论坛的发言
2023-07-28 11:18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2023年湄公论坛“能源部门低碳转型发展”分论坛。此次分论坛是中国同湄公学院合作项目“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之一,期待此次分论坛能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经验分享和政策交流,助力次区域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能源低碳转型息息相关。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中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科学有序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不断扩大清洁能源生产开发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10年增长了3倍,占全国总装机量50%以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90%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九成。中国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过去10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6%,相当于少用14 亿吨标准煤。中国深入实施绿能技术创新,“华龙一号”自主核电、“深海一号”大气田、“百万千瓦”水电等工程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大规模储能、氢能、碳捕集等研发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对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贡献日益突出。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40%。中国发挥新能源全产业链集成制造规模优势,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有力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5.73亿吨,二者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伙伴国推动高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一大批特高压输电、核电、水电、新能源等标志性能源项目接连建成落地。中国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有力促进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累计带动就业超1000万人。中国与33国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31国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国培训3000余人次绿色人才。

中国持续深化同地区国家能源转型合作。2000年至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总额占东盟同期获得外国投资总额的60%,双方共同成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开展“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中国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与次区域伙伴开展可再生能源基建、技术、配套服务等合作,加强能源互联互通、水资源合作,助力实现能源安全,加快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是全球发展倡议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去年6月,中方举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将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清洁能源投资,深化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系统变革。中国同联合国合作成立的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合作项目,极大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普及。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全球正逐渐走出疫情阴影,但又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多重挑战,发展中国家谋发展、促变革、求合作的意愿空前强烈。各国唯有相互团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唯有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第一,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地缘博弈和绿色壁垒。应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能源治理合作,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次区域国家应排除域外干扰,立足地区实际,共同维护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次区域能源合作格局。

第二,我们要加强政策沟通协调,提升次区域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深化跨境能源合作,推动能源生产、配置、贸易国际化,为次区域能源合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我们要深化能源科技合作,推进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应共同打造开发、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能源科技发展环境,扩大知识与经验共享。发达国家应切实兑现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促进技术装备的自由流动。

同时,也要求真务实。既不能因暂时困难放弃能源低碳转型努力,也不能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传统能源要在新型能源安全可靠基础上逐步退出。

中方愿与次区域国家一道,推动能源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创新思路,增进团结,加强经验分享与互利合作,积极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深化澜湄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谢谢大家!